12月30日,集团公司连贺高速4标建成通车。历经700多天常耕不辍,一条宽阔平坦的高速通道在南岭山脉间徐徐延伸,成为沿线瑶乡群众的发展之路、幸福之路。
参建人员通车合影 覃岑往/摄
连贺高速4标主线在崇山峻岭间穿梭 覃岑往/摄
战天:破局多雨水天气困境
连贺高速4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雨量大。丰沛的雨水使得路面湿滑,高陡的施工便道难以通行,土石方无法施工,混凝土等材料运输也陷入停滞,施工障碍重重。
“项目建设期间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施工旱季。今年上半年降水偏多,留给路床大规模施工时间只有3个多月时间。”谈起雨季施工,工区长田锦鹏记忆深刻。
为降低雨季施工的不利影响,项目果断加大施工资源投入,对主要施工便道全部进行路面硬化,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材料运输,同时制定雨季施工方案,成立雨季道路保通小组,使用挖掘机、推土车、装载机24小时候机,抢修便道陡坡,疏通材料运输通道。外业施工争晴避雨,不放过任何一个停雨的片刻,见缝插针式地为路床大规模施工抢出宝贵时间,推动现场施工进度。
项目投入机械设备参与县道塌方清理 贝文科/摄
斗地:提速交出层峦间建设“答卷”
连贺高速4标全长约8.7公里,沿线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达53.8%。路基工程“高填、深挖、量大”是连贺高速4标建设的难点所在。如何在紧凑的时间内、艰难的环境中提速按质交出施工“答卷”?
为快速推进现场施工,连贺高速4标在崇山峻岭间架起19条施工便道,施工便道的贯通如同激活了项目沿线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为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开辟了高效的运输通道,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汇聚先锋力量推动工程建设“加速跑”。连贺高速4标项目党支部围绕优质高效推动工程建设的目标,创建“路建先锋 筑力东融”党建品牌,根据项目一系列“急难险重”施工任务梳理出工程建设“硬骨头”清单,并一一攻克;成立党员先锋队以及桥梁、隧道、路基、技术攻坚、安全应急5支青年突击队,组织项目党员开展“揭榜”行动,攻坚解决项目痛点、难点问题。
最终,项目路床、桥梁、隧道工程全部提前完成施工,连贺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黄洞大宁河大桥更是提前一个月实现全桥合龙,为连贺高速如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施工便道蜿蜒曲折,坡高弯急 覃岑往/摄
向新:点燃项目科创建设新“引擎”
项目建设过程中,连贺高速4标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围绕“工程品质效益双提升”行动目标任务,通过改进工法、创新工艺、应用“四新技术”等方式,推动工程建设实现品质建造、快速建造目标。
黄洞大宁河大桥是连贺高速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627米,主跨为145米连续刚构梁桥,桥梁最高处距离河面高差约为90米。桥址为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桥梁中央穿越河谷处沟谷陡峭,施工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系数大。
在大桥墩柱施工过程中,项目探索和改进一体化、智能化的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创新性地在主墩内箱设置防坠平台,降低桥梁建设过程中作业人员从高空坠落的风险;为缩短主桥施工工期,项目联合多家单位论证变更挂篮施工箱梁设计方案,将挂篮节段由原设计的18节优化至16节,并优化每节段施工组织和工艺细节,有效降低挂篮节段施工周期,节约工期20天。
合龙施工阶段,大桥施工创新采用边中跨同步合龙施工工艺,这是广西连续刚构桥建设的首例,也是全国首次运用智能调重系统实现连续刚构桥边中跨同步合龙。最终,黄洞大宁河大桥实现7毫米以内高精度合龙,合龙段施工累计节约工期10天。
坚持把创新作为助推工程高品质建造的“秘密钥匙”。在隧道施工中,采用隧道套拱整套定型钢模、拱架连接钢板定位器、仰拱五线法、激光定位等“四新”及微创新技术,有效节省人力和物料成本,加快施工进程,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黄洞大宁河大桥 覃岑往/摄
逐绿:擦亮生态环保建设底色
桥隧占比高,路基“高填、深挖、量大”,开辟19条施工便道,主线跨越19处山谷、2条河流,共有21个高边坡,17个高路堤。“劈山而建”的连贺高速4标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最大程度减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势在必行。
连贺高速4标一处八级边坡 覃岑往/摄
桥梁工程桩基施工中,项目引入桩孔泥浆净化设备,对泥浆中的固相颗粒进行固液分离,提高桩基清孔效率,降低造浆成本,实现泥浆废渣的环保运输与浆水排放。
项目二号拌合站为全封闭拌合站,设置智能控制中心,实现原材料入库及自动配备、生产数据动态显示,料位实时监测,自动检测环境并喷雾降尘,有效满足现场“全天候”施工需求,并降低噪音和灰尘污染。
项目施工便道及隧道照明采用节能环形灯带,有效降低照明耗电量,实现低碳绿色节能生产,也进一步降低了项目电力耗能,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连贺高速4标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改善沿线瑶乡群众出行条件,有力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林产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