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广西路建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运输吊装系统”正式启用,重达8.5吨的FB7波形钢腹板被成功吊装到飞龙大桥6号主墩T构上。此次吊装为“智能运输吊装系统”的首次完整应用,开启了飞龙大桥上构悬臂施工的“智能建造”新阶段。
飞龙大桥“智能运输吊装系统”成功应用 曹传奇/摄
飞龙大桥是广西路建集团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径1800型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本次应用的“智能运输吊装系统”是“飞龙大桥十项关键技术”之一,具有缩短工期、操作便捷、运输精准、吊装轻盈等优势。
做足备战 “智能”有保障
飞龙大桥是S210横线平马至灵山沙坪公路项目(简称“平沙公路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940米,主桥桥跨布置为(100+185+185+100)米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智能运输吊装系统”主要包含“智能浮运船”与“双限位限重智能吊机”,两者协同联动、紧密配合才能实现“智能”的效果。
在正式吊装波形钢腹板前,平沙公路项目做足了准备。一方面,组织技术、材料、设备、测量等部门召开智能吊机吊装技术安全交底会,做好任务分工及应急预案;另一方面,通过“BIM+4D施工模拟”技术和现场吊装预演,排查施工隐患,并梳理注意事项,确保吊装过程安全顺利。
平沙公路项目智能吊机吊装技术安全交底会 刘晓仪/摄
试吊波形钢腹板 曹传奇/摄
运输吊装过程中,平沙公路项目安全员、技术人员紧盯浮运船和吊机的工作状态,随时核查风速、水流速度和水域通航情况,确保波形钢腹板始终处于安全的垂直起吊状态。为确保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项目还引入了“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能迅速识别闯入封航区域的船只,并发出安全警报。
启动指令发出后,运载着波形钢腹板的“智能浮运船”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指引下,按规划航线自动行驶至预设坐标点,并自动修正位置,实现“厘米级定位”。随后,“双限位限重智能吊机”放下吊索,将重达8.5吨的FB7波形钢腹板缓缓提升至指定安装位置,完成吊装作业。
“智能浮运船”将波形钢腹板自动运输至指定位置等待起吊 曹传奇/摄
轻巧结构里的“大力量”
“双限位限重智能吊机”是飞龙大桥上构施工的“重头戏”,主要用于波形钢腹板的吊装作业。传统塔吊施工中,每个主墩均需要租用一台约55吨重的塔吊,且作业半径有限。而“双限位限重智能吊机”仅重14吨,相较于传统塔吊体型重量缩减了74.5%,并节省塔吊租赁及塔吊基础建设成本约260万元,具备更强的灵活性、经济性。
“双限位限重智能吊机”起吊示意图 伍柏宏/制
飞龙大桥悬臂施工创新采用“双限位限重智能吊机+异步挂篮”组合结构新形式。平沙公路项目充分利用波形钢腹板的自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对“吊机+挂篮”进行组合优化,实现了“智能吊机”跟随挂篮同步前移,巧妙解决了传统塔吊由于作用半径受限而导致的一系列施工难题,为同类型桥梁上构施工打开新思路、提供新方法,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发明成果。
“双限位限重智能吊机”中的“限位”“限重”来源于该吊机的两种不同吊装模式。在“后锚式既定角度”模式下,吊机偏转特定角度32.74°,主要用于吊装单块最重达10吨的232块波形钢腹板;在“360度全回转”模式下,吊机偏转角度为360°,主要用于吊装2吨以内的零星物料。
飞龙大桥FB7波形钢腹板吊装完成 曹传奇/摄
为深入推进“智能建造”,平沙公路项目还采用了由广西路建集团自主研发的基于“BIM+GIS+IOT”的数字孪生智能控制系统,将实时物联网数据与数字模型在数字空间中集成融合,可在“广西路建·新匠坊”内实现波形钢腹板运输吊装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实时三维可视化显示,及时预警风险隐患,做到“实时感知、虚实交互、以虚控实、智能控制”。
目前,飞龙大桥悬臂浇筑施工正稳步推进。其中,6号主墩T构已施工至4号块,7号、8号主墩T构施工至3号块。
飞龙大桥上构施工 黄丽莹/摄